佛弟子文庫

五觀

【禪林象器箋】  大字體  護眼色

〈日用軌範·展缽法〉云:「作五觀想念云:『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故,應受此食。』」

忠曰:「此全依《釋氏要覽》所載,而《要覽》不言出處。《行事鈔·對施興治篇》云:『約食時立觀,以開心道,略作五門,《明瞭論》如此分之。』」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云:「食須觀門五別: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自忖己德行,全缺多減;三、防心顯過,不過三毒;四、正事良藥,取濟形苦;五、為成道業,世報非意。」

又〈對施興治篇〉云:「初,計功多少,量他來處。《智論》云:『思惟此食,懇植耘除,收穫蹂治,舂磨洮沙,炊煮乃成,用功甚多。計一缽之食,作夫流汗,集合量之,食少汗多,須臾變惡。我若貪心,當墮地獄,啖燒鐵丸,從地獄出,作諸畜生,償其宿債,或作豬狗,常啖糞除。故於食中,應生猒想。』《僧祇》云:『告諸比丘,計此一粒米,用百功乃成,奪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云何棄之?』

「二、自忖己身德行。《毗尼母》云:『若不坐禪誦經,不營佛法僧事,受人信施,為施所墮。若無三業,知故而施,俱為施墮。比丘強飽食施主食,憍慢意,或自食己食,強飽過分,為施所墮,以其食亦從施主得故。何以故?佛長夜中,常嘆最後限食。謂末後減口食。施持戒者,能受能消;施持戒果報大,破戒果報少。』如是呵責,如上律文。足食已,更強食者,不加色力,但增其患故,不應無度食。

「三、防心離過。《明瞭論疏》云:律中說,出家人受食,先須觀食,後方得啖。凡食有三種,上食起貪,應離四事:一、喜樂過。貪著香味,身心安樂,縱情取適故;二、離食醉過。食竟身心力強,不計於他故;三、離求好顏色過。食畢樂於光悅勝常,不須此心;四、離求莊嚴身過。食者樂得充滿肥圓故。二者下食,便生嫌瞋,多墮餓鬼,永不見食。三者中膳,不分心眼,多起癡舍,死墮畜生中,作諸啖糞、樂糞等蟲。初貪重故,併入地獄,且略如此。反此三毒,成三善根,生三善道,謂無貪故生諸天。中、下二可知。

「四、正事良藥。觀分二,為除故病,饑渴不治,交廢道業,不生新病,食飲減約,宿食消滅。又以二事為譬,初如油膏車,但得轉載,焉問油之美惡?二欲度險道,有子既死,饑窮餓急,便食子肉,必無貪味。

「五、為成道業。觀三種:一、為令身久住故。欲界之身,必假摶食,若無,不得久住,道緣無託故;二、為相續壽命。假此報身假命,成法身慧命故;三、為修戒定慧,伏滅煩惱故。《持世》云:『若不除我倒,此是外道,不聽受人一杯之水。』《佛藏》亦爾。必厭我倒,於納衣粗食不應生著。」

《佛藏經》云:「舍利弗!乞食比丘乞食得已,心無染污,持所得食,從聚落出,在淨水邊可修道處,置食一面,洗腳而坐,以食著前,應生猒離想、不淨想、屎尿想、臭爛想、變吐想、塗瘡想、猒惡想、子肉想、臭果想、沉重想。又於身中,應生死想、青想、脹想、爛壞想。舍利弗!比丘應生如是想,以無貪著心,然後乃食。但以支身,除饑渴病,令得修道,應作是念:我食此食,破先苦惱,不生後苦,心得快樂,調適無患,身體輕便,行步安隱。又念:食此食已,我應當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無生法忍。

「舍利弗!比丘如是食者,我聽乞食。舍利弗!若乞食比丘,於所得食,生貪味心,以為甘美,而作是念:我食此食,當得好色,氣力充盛。不作是念:我食此食,勤行聖道。如是比丘,我乃不聽受一飲水,何況飲食?舍利弗!若於食中,不見過惡,不見出道而便食者,寧自以手割股肉啖。何以故?我聽行者、得者受他供養,不聽餘人。」經廣說行者、得者相大意,謂行道者、得道者。

忠曰:「此經文中,有五觀中,後四觀意,第一觀依《智度論》意。又第二觀所謂德行,乃《佛藏》得者、行者也。德者,得也。」

《瑜伽師地論》云:「若飲食時,常當安住為療病想。」

上篇:無常堂 下篇:五戒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林象器箋

勸進

(術語)勸誘策進人之善根功德也。觀無量壽經曰:讚歎...

谷響喩

【谷響喩】 p0710   世親釋五卷六頁云:於此復疑,若...

二尊

(名數)釋迦與彌陀也。觀經玄義分曰:今乘二尊教,廣...

瑜伽師地論大綱

【瑜伽師地論大綱】 彌勒講述,無著筆記,梵名 Yogaca...

諸功德有七種垢如來永無

【諸功德有七種垢如來永無】 p1363 瑜伽七十四卷十二頁...

道階

(1866~1932)湖南衡山人,俗姓許。名常踐。號曉鐘,...

四無量心

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與一切眾生...

婆剌拏

(人名)Vāraṇa,一作婆羅那。國王名。譯曰流轉。唯...

八大童子

(名數)又云八大金剛童子,不動尊之使者也。八大童子...

十到彼岸

【十到彼岸】 p0111 辯中邊論下卷四頁云:由施等十波羅...

持律者五利

亦名:篤信善男子五利、篤信持律者五利 行事鈔·標宗顯...

德行

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為。   2、指具足功德的行...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

羅剎女的故事

佛陀時代中的羅剎女,專門喜歡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

冒失的檀膩觭

從前有個人,名叫檀膩觭。家境清寒,經常食不果腹,衣...

善用這個念頭,是心就是佛

你要知道怎樣叫「念佛」。念頭是真的放在「佛」,那叫...

【推薦】依止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在楞嚴經當中就是說,你整個修行的起跑點,第一個出發...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問: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彌陀佛能帶他往生西方嗎...

夢參老和尚講述開刀的親身體驗

當我到台灣動手術開刀的時候(一九九六年元月),我發...

心為萬法之根源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關於心地法門。一個老嫗住在深...

何謂「大佛頂」

先了解何為大佛頂,古人都說這部《楞嚴經》是開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