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題:白文、緣本雙陳、緣、本、單牒根本、羯磨通示綱緣、羯磨別明緣本、緣本雙牒
行事鈔·通辨羯磨篇:「(一、牒名)明通塞者。(二、正釋)(一、單白)單白文中第一、第三、第五文義,通一百三十四法,更無增減。第二、第四句,由各隨事,故稱緣而牒,文隨事顯,故限局也。義存告眾,決判成就,故通一切。(二、羯磨)就羯磨中,大德僧聽,誰諸長老忍,不忍者說,僧已忍下,文義俱通白二、白四。中間牒緣、牒事,隨機不同。文局義通,類之可解。(三、結示)若鏡此義,得緣便作,不須看文;不了前緣,誦文亦失。」(事鈔記卷五·五三·一七)
羯磨疏·諸界結解篇:「辯通塞者,文義為二。(一,白文)(一、文義俱通)如單白中第一、第三、第五,此之三句,文義通一百三十四白也。依文謹誦,何有虧盈?(二、文局義通)第二、第四,此之二句,文局一事,義通諸務。試為舉之。(一、第二緣本雙陳)如結界雲,舊住比丘,謂初緣也;牒方相者,謂事本也。說戒白雲,今僧十五日,亦是緣也;布薩說戒,亦事本也。受戒白雲,某甲從和尚乃至清淨衣缽具足等,並緣也;今從僧乞戒,即事本也。如是例通,緣本是一,自可知也。(二、第四單牒根本)至第四句中,單牒根本,略去前緣。縱有雙者,結翻非淨。何以括耶?故結界白雲,於此相內結大界,豈非本所為事也?說戒第四雲,和合說戒,亦是本也。受戒第四雲,僧與某甲受具,亦是本也。本義是通,受說文異。極知費辭,意取解了。達則後不看文,覽事便作。可謂稱量羯磨。其致在於此乎。(二,羯磨)(一、通示綱緣)羯磨之辭,亦同斯舉。大德僧聽、誰諸長老忍、僧忍者默然、不忍者便說、僧已忍作某竟,此字已前,文義皆通。中牒緣本,義通文局。僧忍默下,文義亦通。通據白二、白四兩羯磨也。(二、別明緣本)俱通易解,莫非謹誦。文局義通,更牒一兩。……(一、義通)何謂義耶?羯磨法中誰諸長老忍前,緣本雙牒。長老忍僧已後,單牒根本,勸僧和忍。此義通也。(二、文局)((一)白二當法)約文結界,此住處比丘為緣,僧今結界為本。誰諸長老忍僧今結界下,直明結相竟,不牒於舊住,此略說緣也。結界既爾,白二同然。((二)白四受戒)受戒亦然。誰諸長老忍前,還誦白中第二,緣本雙牒。長老忍後,單牒[根]本雲,僧今與某甲受戒者默然,不忍者說。此一既爾,白四例然。據此模軌,豈有浮亂?然時有煩略者,但翻譯治文不淨,故失翦耳。」(業疏記卷七·二七·一)(請參閱『受具戒白四羯磨』六○二上、『羯磨是非』一一一六中、『羯磨增減』一一二五下)
上篇:羯磨竟處 下篇:羯磨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