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諦自性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四諦自性】 p0439

大毗婆沙論七十七卷五頁云:問:如是四諦自性云何?阿毗達磨諸論師言:五取蘊、是苦諦,有漏因、是集諦,彼擇滅、是滅諦,學無學法、是道諦。譬喻者說:諸名色、是苦諦。業、煩惱、是集諦。業煩惱盡、是滅諦。奢摩他、毘缽舍那、是道諦。分別論者作如是說:若有八苦相;是苦,是苦諦。餘有漏法、是苦,非苦諦。招後有愛、是集,是集諦。餘愛、及餘有漏因、是集,非集諦。招後有愛盡、是滅,是滅諦。餘愛盡、及餘有漏因盡、是滅,非滅諦。學八支聖道、是道,是道諦。餘學法、及一切無學法、是道,非道諦。若作是說:諸阿羅漢、但成就苦滅二諦,不成就集道二諦。所以者何?招後有愛、諸阿羅漢已斷盡故。學八支聖道、得阿羅漢果時,皆已舍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說:若墮自相續五蘊,若墮他相續五蘊,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如是一切,皆是苦,是苦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為苦;不觀墮他相續五蘊、及無情數諸蘊、為苦。所以者何?逼切行相,是苦現觀。墮他相續、及無情數蘊、於自相續,非逼切故。彼生智論,作如是說:自相續蘊,極自逼切,非他相續、及無情數蘊。非離自身,他及非情,能相逼切。無自身者,他及非情,何所逼切。故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為苦;非餘。若墮自相續五蘊因,若墮他相續五蘊因,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因,如是一切,皆是集,是集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因為集;不觀墮他相續五蘊因、及無情數諸蘊因、為集。若墮自相續五蘊盡,若墮他相續五蘊盡,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盡,如是一切,皆是滅,是滅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盡為滅;不觀墮他相續五蘊盡、及無情數諸蘊盡、為滅。若墮自相續五蘊對治,若墮他相續五蘊對治,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對治,如是一切,皆是道,是道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唯觀墮自相續五蘊對治為道;不觀墮他相續及無情數諸蘊對治為道。如是說者,若墮自相續五蘊,若墮他相續五蘊,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如是一切,皆是苦,是苦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觀為苦。問:逼切行相,是苦現觀。墮他相續、及無情數蘊、於自相續,既非逼切;修觀行者起現觀時,何故亦觀為苦?答:設彼於自不能逼切;亦觀為苦。所以者何?無始時來,於一切苦,皆起無智。為對治彼,皆應起智。無始時來,於一切苦,皆起猶豫。為對治彼,皆應起決定。無始時來,於一切苦,皆起誹謗。為對治彼,皆應起信。故應遍觀一切為苦。況彼於自亦能逼切。所以者何?若有為他所打觸者;亦生大苦。豈非逼切。若有空中木石瓦等、墮自身上,亦生大苦。豈非逼切。既有逼切自相續義;故現觀時,亦觀為苦。若墮自相續五蘊因,若墮他相續五蘊因,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因,如是一切,皆是集,是集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觀為集。若墮自相續五蘊盡,若墮他相續五蘊盡,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盡,如是一切,皆是滅,是滅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觀為滅。若墮自相續五蘊對治,若墮他相續五蘊對治,若有情數及無情數諸蘊對治,如是一切,皆是道,是道諦。修觀行者,起現觀時,皆觀為道。如是名為四諦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

上篇:四應證法 下篇:四諦何相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過去世

【過去世】 p1221 集異門論三卷十四頁云:過去世云何?...

他受用土

法相宗說,佛的報土有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兩種。...

傳法院

(雜名)事物紀原引宋朝會要曰:太平興國五年,詔於太...

忘忍

對別人所加的侮辱,如同未曾受辱似的,絲毫不在意。...

卵生

【卵生】 四生之一。依卵殼而生者。大乘義章卷八:『如...

通達

【通達】 p1025 瑜伽八十三卷十頁云:通達者:通達所知...

依躭嗜依出離諸法差別

【依躭嗜依出離諸法差別】 p0774   瑜伽六十五卷十四...

真化二身

(名數)一、真身,佛所得之法報二身也。二、化身,又...

施開廢

(術語)天台就妙法蓮華經之蓮華,發明施開廢之三義,...

妄風

(譬喻)妄念鼓動,譬之於風。性靈集八曰:一念妄風鼓...

忿怒持金剛菩薩

梵名 Vajrāgra-vajradharah,音譯嚩日羅紇羅嚩日羅馱...

漉蟲水法

子題:無漉囊不得半由旬行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僧祇...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勸人往生西方也等於成就自己

勸進行者,念佛消災。一個淨業行人,當自己走向信願持...

古代帝王護生放生的故事

《列子說符篇》記載趙國邯鄲城民眾在正月初一貢獻斑鳩...

白居易的知足常樂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詩...

「小年」的佛教意義

忽爾一年,小年又來了。曾經記得,年少時的故鄉風俗,...

【推薦】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為何卻痛失愛子

接到了你寫給明道法師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紀才二...

【推薦】簡單施食儀軌與施食功德

佛在經上說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

何謂「卑劣慢」

問: 關於慢心,末學不甚明瞭。什麼是卑劣慢?與其他...

惡人所造的惡業是否可帶業往生

問: 帶業往生,善人得往生,惡人以前所造的惡業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