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明入正理論疏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Yinmingruzhenglilunshu

  佛教因明名著。簡稱《因明大疏》。唐窺基撰。6卷(通行刊本為8卷)。

  著述背景 印度早期的因明屬於一般的論辯術。到6世紀,經陳那的改革,雖仍有側重論辯的傾向,但漸次深入到認識論的領域,成為佛教瑜伽學系的組成部分。這一新的邏輯體系,首由玄奘介紹到中國。唐貞觀二十一年(647),他譯出陳那門人商羯羅主著的《因明入正理論》;又於二十三年譯出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而前者即成了介紹陳那因明新學的入門之作,為因明傳授講習所依據的要典。新學初至,既多創聞,一時學人競出疏釋。神泰、靖邁、明覺、文軌、文備、玄應、壁公諸人,均各有撰述,但見解不一。窺基是玄奘高足,獨得因明薪傳者。因此他的《因明入正理論疏》(窺基寫至喻過「能立不成」處,以下少部分由其門人慧沼續成),被認為冠絕當時,備受推崇。

  內容 分為四部分:①敘所因。略述因明的創始及至陳那時代的沿革,以及玄奘 在印度學習因明和回國後傳譯的經過;②釋題目。羅列眾說,解釋《因明入正理論》命題的涵義,並闡述該書是研究陳那著作的入門階梯;③明妨難。解答為何不以宗明、喻明、果明為名,而特稱為因明;④釋本文。對《因明入正理論》作分段逐句的解釋,是全書的主要內容。

  《因明入正理論》首先以「能立與能破、及似唯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唯自悟」一頌,概括了因明的全部綱要。窺基的《因明大疏》,根據這一頌判分,稱為「八門二益」。屬於悟他方面的有「能立」(成立自己的主張)、「能破」(指斥敵論的謬誤)。二者各有真似,四者總稱為 「他益」。屬於自悟方面的有「現量」(直觀的認識)、「比量」(推比的認識)。二者也各有真似,此四者稱為「自益」。照理必須自悟才能悟他,自悟是主要的。但因受傳統的影響,《因明入正理論》仍然傾向於論辯上的需要,沿用陳那的《正理門論》以立破為綱,把屬於自悟的現量和比量等只當作悟他的先行條件,而論文絕大部分都傾注於悟他為主的由宗、因、喻三支結合的論式上。宗,是立敵所爭有待成立的論題:如佛弟子對聲常論者立「聲是無常」。因,是成立宗的理由,如說「所作性故」。因,須具備三種條件,稱為「三相」:①遍是宗法性。因必須是宗上主詞概念所指事物的屬性;②同品定有性。因必須在宗上賓詞概念所指事物的範圍內有其存在;③異品遍無性。因絕不能存在於和宗上賓詞概念相矛盾的概念範圍之內。喻,是正反兩方面的例證,如「若是所作,見彼無常,如瓶」,顯示因的同品定有性,稱為「同喻」;「若是其常,見非所作,如虛空」,顯示因的異品遍無性,稱為「異喻」。由此總結了宗有九過,因有十四過,喻有十過,共計三十三過,立破真似,條理燦然。《因明入正理論疏》對此作了精彩的發揮。它不僅是對原作句斟字酌地作了解釋,而且繁征博引,窮源竟委,辨析補充,時出新義,不完全限於原著的範圍。

  發展與貢獻 此疏不僅闡釋了《因明入正理論》,而且在闡釋中有所發展,在因明研究中作出了貢獻。

  ①從悟他上著眼,對因明的因析為「生因」和「了因」。又各有言、義、智三個方面,而以「言生因」和「智了因」為主。言生因,指立論者的言詞能生敵論者的悟解,言為產生悟解之因故。智了因,指敵論者的智力能了解立論者的言詞,智為了解言詞之因故。這樣對因的全面而細緻的分析,既有助於因明在實際中的運用,而且引入了認識論的領域。

  ②把宗分為「宗依」和「宗體」,前者是組成宗的素材,如「聲」和「無常」兩個概念在未組成宗之前是毫無意義的。必須把二者合攏來成為命題才是宗體,如說「聲是無常」。這正是邏輯中所說的概念須進為判斷始有是非可言的道理,是此疏對因明理論有所提高的例證之一。

  ③對「因支」中「同品定有性」的「同品」,分為「宗同品」和「因同品」來解釋,而正取因同品兼取宗同品。這是因為「宗法」的外延大於因,因同品必然是宗同品,但宗同品則未必是因同品。所以有因同品定然有宗同品相隨,顯示了因和宗有此必有彼的內在關係。

  ④把「喻支」也分作了「喻依」和「喻體」兩部分。如前所舉「同喻」例「若是所作,見彼無常,如瓶」,此中「瓶」是「喻依」,「若是所作,見彼無常」是喻體。這樣把單純事例和普遍原則相結合的喻支,才能有力地顯示因相,起能立的作用。

  ⑤因明規律,要求宗依和因、喻須為雙方所公認。為了減免過失,適應論辯的實際情況,此疏特述及「寄言簡過」的變通方式。宗依和因、喻屬於自許他不許的,以自許簡別,稱為「自比量」;他許自不許的,以汝執簡別,稱為「他比量」;共許的,在必要時以「勝義」、「真故」 等簡別,稱為共比量。此疏中特舉出玄奘在印度留學時,對勝軍所成立的「大乘出自佛說」的比量不加簡別的過失和玄奘自印度返國之前在曲女城的無遮大會上所立的「真唯識量」,經過18天沒有人敢來論難者,正是應用了寄言簡過的辦法而取勝的。

  ⑥在立破的範例中,對古印度主要學派如「數論」、「勝論」、「聲論」等都作了相應的介紹。玄奘在印度所立的「真唯識量」有關因明的技巧和唯識的宗義,也賴此疏得以傳世。

  ⑦對《入論》所提出的三十三過類,為了刊定每一種過類的適用範圍,在自、他、共的基礎上又分為全分一分各可析為四句,如「違自現非他」、「違他現非自」、「自他現俱違」、「自他俱不違」。以宗過九種為例,錯綜配合總計可得2304種「四句」。顯出了因明形式的變化,對鍛煉思維趨於縝密有一定作用。(賈題韜)

上篇:五燈會元 下篇:肇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金剛部母

(術語)三部五部各有生部主之部母,金剛部以忙莽雞Mā...

容有釋

解釋經論時,除正義外,容認傍義,稱為容有之說,亦稱...

面門

(雜名)有三釋:或云口,或云面顏,或云鼻下與口上之...

慈善寺

位於台灣台中。原名慈善堂。1955年善智晉任住持,改名...

八智證得空理

【八智證得空理】 p0083 顯揚十五卷二十頁云:云何證得...

三歸加語無非嘆德

子題:歸依佛無上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諸眾尊、歸...

海澗國

(地名)華嚴經法界品所說五十三善知識中彌勒菩薩之住...

阿摩羅識

又作阿末羅,或庵摩羅,華譯為無垢,即清淨無垢之識,...

濟宗三哭

臨濟宗於禪法之修行上所示之三哭。即:(一)有失正宗哭...

火一切處

梵語 tejas-krtsnāyatana。又作火遍處、火大遍一切處...

內識

【內識】 p0365 集異門論十一卷十一頁云:云何內識?答...

般若波羅密

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普陀山的不可思議

說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有前寺後寺,前寺...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

彌勒菩薩與一具腐爛的狗尸

無著菩薩前往雞足山,他想面見彌勒菩薩後可以請求學佛...

良友目犍連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是一位長者子,...

傳授八關齋戒開示

歸依三寶是信佛的開始,信佛的入門; 五戒十善,才是實...

好言一句貴千金

一個喜愛足球的女孩,考了許多年都沒有被足球隊錄取。...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

職業的正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幸福安康

生活在世間,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份安身立命的職業。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