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是痛苦之本,也是安樂之本

2011/12/21  大字體  護眼色

學佛,是學會生活。因為佛法,並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時時處處,吃飯穿衣,行往坐臥,舉目揚眉之間。馬祖雲說:善惡事上不滯,即是修行。也就是於一切善惡、好壞、是非、得失當中,我們的心能平和自在,如如不動,不受擾亂,就是禪的修行。所以,許多人學佛,以為是加法,從而不斷的向外馳求,想證個什麼,得個什麼,修個什麼,結果徒勞辛苦,一無所得。而事實上,學佛是減法,得先認認真真的對著自己,把自己心中許多讓自己苦的東西,拿開它。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樂何必尋?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證自明。所以六祖大師說:於彼相中,不生憎愛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名一相三昧。禪的解脫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內的;不是離開生活的,而是讓我們去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不是讓我們拋棄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而是讓我們於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當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嘆、不計較;不是讓我們沒有感情,而是讓我們的情,變成大情,這情能融納到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大慈悲。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為了自己,哪怕是為了修行、學佛、行善都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痛苦,讓人生舉步唯艱。其實,我們往往只顧著向前跑,卻忘了學會退步;只一心想著成佛,卻沒想到還須做人;只知道積功累德,卻忽略了打掃自心。我們的眼光,始終沒有找到修學的焦點,不在別處,只在於自心。所以,雖然是修行、學佛、行善,我們依然是迷惑、痛苦的。

心,是痛苦之本,也是自在安樂之本。既然我們的心,可以讓我們痛苦,讓我們迷惑。同樣也可以讓我們解脫、自在。所以,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那樣凌亂不堪,但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這樣,無喜無憂,無憎無愛,隨處安樂。心,讓我們唯利是圖,也可以讓我們學會關愛。心,讓我們怨嘆、計較,也可以讓我們讚歎、寬容。心,可以讓我們失衡、是非,也可以讓我們心懷平等、泰然。心,讓我們患得患失,也可以讓我們不計得失。心,可以讓我們愛慾、纏綿,也可以讓我們於一切苦難眾生,慈悲、不舍。

心如天空,可以充滿烏雲,也可以遍灑陽光;心如湖水,可以激盪浪濤,也可以淨如明鏡。心如高山,可以野獸出沒,也可以開滿山花。

所以,當我們把修行投向自心的時候,生活依然如故,不同的是,生活,灑滿陽光,淨善如水,山花爛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心自在和身自在》

什麼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

隨遇而安,時時快樂

有位心理學家說,年薪兩百萬的人與年薪一百萬的人的最...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

平淡對人心清淨的重要

一個人從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慾望,為了實現這些慾望,他...

慧律法師《佛教心理學》選摘

因為佛法這種東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打開生命寶藏的鑰匙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人類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鳥問它的母親,世界上最高級的生靈是什麼?母親...

極樂世界離開了八苦

我們展開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當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20種五穀雜糧的藥用價值

一、小米: 小米能益腎和胃、除熱補虛、安神健胃。小...

香與佛教的淵源

一支香,青煙裊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成為了人和...

憂患可以使人拚搏生存

《孟子》裡說:舜帝原來在歷山耕田,30歲時被堯起用,...

美好人生,從心做起

心,在佛教中有著最為豐富的詮釋。認識自己的心,把握...

明明是苦事,他卻認為是樂

身一定要受,一天飲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生命的「倉庫」---第八識

第八識等於是我們的一個倉庫。當我們生命結束的時候,...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現在我有一個習慣,每次有人來要皈依三寶,特別是那些...

念佛為何還要修觀

問: 我們一路念佛就好,為什麼要修觀? 淨界法師答:...

丈夫喜歡打麻將怎麼辦

問: 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我卻是最討厭的,所以經常...

我們的生命大都是歷史不斷的重演

佛陀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不是一個...

圓因法師:為什麼不要吃肉

1、戒殺吃素得福報 佛陀在楞伽經開示我們:食肉與殺同...

念佛就是開佛知見,恢復自己的本覺性

因為人心本來是覺悟的、光明的,其體週遍法界。只因無...

怎樣對待別人的過失

凡夫之人,那能無過。除非入正定聚的聖人,就不會有過...

讀楞嚴經看什麼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在佛門裡面常會感慨,或者聽聞到...

戒法是否允許重受

關於重受的問題: ▲《業疏》云:若准《多論》,不得重...

近香則香,近臭則臭

佛陀在世時,得知七十位婆羅門群聚修行,佛陀覺得這群...

【佛教詞典】常悲菩薩

(本生)世尊昔為菩薩,曰常悲,見世穢濁,背正向邪,...

【佛教詞典】文殊八大童子

(名數)八髻文殊之使者,一光網童子,二地慧童子,三...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覺慧兒童合唱團)

南無觀世音菩薩(覺慧兒童合唱團)

【視頻】慧律法師《金剛經》

慧律法師《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