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達真堪布:以皈依來轉捩自己的人生

達真堪布  2011/09/16  大字體  護眼色

學佛修行,皈依是最基本的,相當於進入佛門。皈依也要如理如法,否則,僅僅走這樣的儀式,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希望大家都要一個正確的發心。其實,皈依有皈依的基礎等前提條件。若是沒有這些基礎,皈依也很難。還有皈依的分類、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說,怎樣皈依?什麼叫皈依?還有皈依的學處。不是說你皈依了就結束了,還要學很多東西。還有皈依的功德。僅僅是皈依,功德也不可思議。

那什麼是皈依的基礎?就是信心。佛法是從恭敬心和信心中得來的,以恭敬心和信心才能得到佛法。否則,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成就。我們經常講,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這種信心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明信。信佛一定要明明白白地信,學佛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學。如果不明白就信、就學,就是做表面上的文章,就是走形式,就是迷信。迷信不是佛法,國家反對迷信,佛家更反對迷信。佛是覺不是迷,學佛就要學佛的慈悲與智慧,學佛是要做一個覺悟的人,明白的人。我們不能糊里糊塗的,要明明白白地生活、工作,明明白白地做事情。

佛講過三種信心:第一個是清淨信心,第二個是欲樂信心,第三個是勝解信心。

第一個是清淨信心。清淨信心就是清淨的歡喜之心——你喜歡上師三寶,喜歡上師三寶具有的這些無漏的功德——廣大的智慧,無偽的慈悲心,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清淨的戒律,深廣的願力;你還喜歡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人,這也是一種歡喜之心。

為什麼叫清淨的信心呢?如果你喜歡世間這些有漏的福報,這是貪心,是不清淨的。如果你喜歡出世間這些無漏的功德,這是信心,是清淨的。你的對境是世間的、有漏的,就是貪心;你的對境是出世間的、無漏的,就是信心。對境不一樣,結果不一樣。

信心是我們修行的動力,它相當於發動機。我們為什麼不精進,不成就呢?就是沒有這個發動機,或者說發動機有問題,總是發動不起來,或者打不著火。就是對佛法缺乏了解。信心是從明理中產生的,不明理很難有信心。

我們首先要了解佛法,了解上師三寶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叫佛?什麼叫法?什麼叫僧?什麼叫上師?這些都不是空話,是有甚深含義的。不是誰都可以是佛、法、僧和上師的。如果明白了,了解了,知道了它們的甚深含義,自然就生起歡喜之心,自然就有信心了。

我們現在就喜歡錢財,喜歡世間這些福報,每天拚命地、不擇手段地追求這些。我們不應該成為貪心的奴隸,應該成為信心的奴隸。如果我們成了貪心的奴隸,被貪心控制或者牽引,就要六道輪迴。若是我們成了信心的奴隸,就能自在、解脫了。其實信心是一種自信,也是掌握自己的一種能力。貪心不是自信,不是自性的東西,它不屬於真正的我。

第二個是欲樂信心。剛才是只有歡喜之心,現在是有慾望。自己也要學習,也要擁有這些無漏的功德,也要成為那樣一個具有這些無漏功德的偉大的人。有這樣的願望和慾望,這叫欲樂信心。

第三個是勝解信心,也叫不退轉信心。佛在經中講過: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都有佛性。佛性是什麼?佛是什麼?就是功德圓滿,福德圓滿,智慧圓滿。我們不像那些石頭或木頭,我們都有學功德,積福德的本能,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佛性,所以我們都可以成佛。功德是學來的,我們也可以學;福報是修來的,我們也可以修。今年我們可能沒有功德,但是到明年就可以有功德了;現在我們沒有福德,但是到了明年或者以後,就可以具足福德了。你這樣學功德,積福德,也可以圓滿。你的功德圓滿了,福德圓滿了,就是佛了。明白這些了,對自己就徹底有信心了:「啊!我完全可以有這些無漏的功德,可以成為偉大的佛、菩薩那樣的人!」這叫勝解信心。

這三種信心都是修行的動力,加持的來源,成就的根本。佛在經中講過,我可以教你解脫成佛的方法,最終能否解脫成佛,還要靠你自己。如果沒有這三種信心,佛也無能為力。佛的慈悲是無偽的,是無分別的,但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你這裡沒有水,就照不出月亮的影子。同樣,如果你沒有信心,佛再給你加持,再給你力量,你也接收不到。

若是你不爭氣,佛也沒辦法。我在這邊攝受你,拽你,教你,讓你學,讓你修,但是你根本不上進,那也沒辦法。就像現在的父母教育孩子一樣,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出息、有用的人,並且在不斷地努力,但是如果孩子不聽話、不要強,父母也沒辦法。所以要將自己的信心與佛菩薩的加持,這兩種力量合在一起才能成就。成就要靠佛力也要靠自力,只靠佛力或只靠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三種信心是皈依的基礎,也是皈依的前提與條件。皈依根據發心,有三種分類:上等、中等、下等。今天你到這裡來皈依上師三寶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世間的福報,還是為了解脫成佛?

如果是為了得到世間的福報,就是佛說的下士道的皈依;如果是為了自己的解脫,就是佛說的中士道的皈依;如果是為了眾生而成佛,就是佛說的上士道的皈依。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有的追求物質享受,有的追求精神富足,有的追求世間的財富,有的追求出世間的佛果。每個人的愛好不一樣,所需求的東西也不一樣,這就是佛講的根基和意樂。今天我用簡單、生活化的語言來解釋這些。

如果你今天到這來,就是為了追求世間的福報——平安、健康、發財、順利,也不是不可以。佛慈悲,佛法裡也有很多修人天福報的方法。但是我不太讚同這種發心,修這種法。因為佛說過,即使你再有世間的福報,再有錢財、勢力、權力,也擺脫不了煩惱,解脫不了痛苦,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煩惱痛苦的事。

我們都在煩惱、痛苦,還會找很多的理由和原因。因為自己沒有錢,沒有權,沒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沒有一個理想的工作,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佛為什麼說眾生迷惑、愚癡、顛倒?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智慧。沒有智慧就有煩惱、痛苦,有智慧就開心、快樂。

其實很簡單,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煩惱,沒有痛苦,就是解脫。我們現在求解脫,就是想逃避。你越想逃避,內心的煩惱、痛苦越多,因為放不下。你不想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自然就會離開你;你不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就有。你能放下了,當下就是解脫。但是眾生不明白,總想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所以永遠也擺脫不了煩惱和痛苦,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無論你是國王還是乞丐,無論你是出家還是在家,無論是有錢沒錢,有權沒有權,無論是在地獄還是在天堂,無論你是住皇宮還是住山洞,不管何種身份,何種環境,若是有智慧,都可以開心、快樂、幸福。有些人覺得,我現在沒有錢,要是有錢了,肯定會快樂、幸福。不可能!你現在沒有錢,所以不知道,到時候你就會明白,有錢也解決不了問題。

有的人覺得:「我現在這個工作不太好,等工作安排好了,就沒有什麼事了。」有的人說:「我現在要上班,等退休以後,沒有事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學佛修行了。」還有的人說:「我兒女還沒成家,等兒女成家了,沒有事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學佛修行了。」不可能。你什麼時候能夠放下了,什麼時候才沒有事了。沒有放下之前不可能沒有事。即使到了七八十歲,甚至明天要死了,今天也會有事。放下了就沒有事了。放下了,不是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也不要處理;放下了,有事就是沒有事,沒有事也是有事。

我經常講的,放下但不放棄,認真但不執著,隨緣但不隨便。你真正看破了、放下了才能做到,之前不好把握。不容易明白啊!這就是《心經》裡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我現在用生活中通俗的語言來解釋。

沒有看破放下之前,你再有錢、再有權也沒有用,擺脫不了煩惱、解脫不了痛苦。所以我反對修世間的福報,包括修神通。因為在你沒有看破放下之前,真有了福報、神通,就更放不下了,造業會更狠,內心的煩惱會更多,痛苦會更大。因此不要特意修世間的福報,修神通。

現在有的人認為,有神通多好啊,利益眾生就方便了。如果你看破、放下了以後,有神通是一種方便。但是你連世間這些小小的利益都放不下,真的修出了神通,你能放得下嗎?你肯定會經常玩這些,甚至通過這些傷害眾生,你肯定會修世間八法這些福報,那你不就完了嗎?

佛修行也是自度度他,「先度自己、再度眾生」。你沒有看破放下之前,能度化眾生嗎?現在你說自己能利益眾生,這不是你說能利益眾生就可以利益眾生的,不是你能幹,就可以度化眾生的。我們曾經說過,世間的千言萬語不如開悟者、智者、覺者的一句話。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加持?加持是從真心、清淨心,從清淨的願力中流露出來的。沒有一個清淨心,無法能夠感化眾生,度化眾生。先度自己,再去度眾生。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覺,再覺他。

我們利益眾生、幫助眾生,弘法利生的時候,需要這些世間的福報和神通。佛讓我們學佛修行,然後解脫成佛,你真正看破了、放下了,即使不修世間的福報, 這些自然就都有了。我們學佛修行,看破放下,等於點火,世間的福報等於是灰。你把火點上了,即使不要灰,或者不希望有灰也有灰,灰是自帶的。同理,雖然很多大德高僧躲在山洞裡,但是躲不掉,名聞利養都追來了。因為這是修來的,沒有辦法。

同樣的道理,你真正看破了、放下了,世間的福報自然就來了,這才是真正的福報。現在你們拚命追來的,掙來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福報,這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都是互相欠,互相還。

龍樹菩薩說過:「積財、守財、失財都是苦。」積累財富的過程是種痛苦,賺錢多難啊!真正發財了,有點錢了,守護它們也是種痛苦。總是想怎麼存,怎麼花,怎麼用?怕別人偷走、搶走,怕別人知道……整天提心吊膽的,不得安寧,最後還要失去。像小品裡演的一樣,人死了,錢沒花了,是痛苦;人活著,錢花沒了,也是痛苦。要不然是你離開錢財,要不然是錢財離開你。這是最終的結果,沒有別的選擇。若是你放下了,就沒有這些痛苦了。為什麼佛經裡講,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你真正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黃金和牛糞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滿屋子的黃金,相當於是滿屋子的牛糞,它不會障礙你的。牛糞有什麼可留戀、可放不下的?

佛為什麼這樣比喻呢?意思是你放下了就不會障礙你。如果你沒有放下,它就會障礙你。如果你今天真的要離開的話,你一定會想這些,這是一種痛苦呀。你死了以後,你看,我們有中陰界。中陰界的時候,你的靈魂就更有神通、更有能力了,他能看到這些家屬心裡想的什麼,在做什麼。他們在那邊搶你的錢財,奪你的錢財,爭你的錢財,你心裡能安寧嗎?你心裡能高興嗎?不可能。所以沒有放下之前,這都是障礙,沒有用的。真正看破、放下了,這些自然就有了。自然就有了,自自然然,來來去去,自自然然,一點都不執著的話,那就不障礙你了。所以佛要求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求解脫,成佛。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解脫煩惱和痛苦,不為別的,那就是中士道的皈依。如果你不僅自己要解脫煩惱解脫痛苦,還要幫助眾生解脫煩惱解脫痛苦,有這樣一個偉大的心願來皈依的話,那就是上士道的皈依。希望今天大家都能調整心態。

有些人雖然表面上皈依了,但是心裡不一定有這樣的發心,也不一定真正能皈依到佛門。所以今天也是一個調整心態的機會,以一個正確的發心來做皈依。這是皈依的分類,也是我們今天到這裡皈依的目的或發心。

發心很重要。能成大事還是能成小事,就要看發心。發心大,就能成大事;發心小,只能成小事。如果發心大,可以成佛;發心中等,可以成羅漢;發心下等,只能成為一個有錢、有權或有福報的人。三種發心決定三種結果。

今天,你們不能把這個機會看成是偶然的,只是來湊湊熱鬧,或者試一試。這是宿世修來的福報。我從很遠的地方到這裡,你們從別的地方到這裡,我們相會是緣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這也是我們宿世修來的福報,所以大家要珍惜。

曾經有個公案:印度有一個國王,有一天出去巡視時,遇到了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國王問那位老人有多大年紀。老人說自己四歲。國王不太理解,老人就跟國王解釋說,自己真正皈依佛門四年了,自從皈依了佛門以後,才有了真正的生命,之前自己的生命都是沒有意義的。

今天,你們能夠遇到佛法,能到這裡皈依,進入佛門,這是人生的一種轉捩。佛法是種活法,你們今天能皈依,等於換個活法。以前我們活著是痛苦的,以後我們可以快樂地活著。這是件大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講述的5個念佛感應真事

念佛治癒肺結核 古往今來,淨業行人在念佛的實踐中,治...

活著,用生命書寫自己的故事

幸福,是一種有節制的滿足。滿足於你的房子,雖然不大...

想求的求不到,想捨的又捨不脫

學佛的想求解脫,我們知道,不想執著,不想煩惱,這麼...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時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時,我請問大家:你們在這短暫的...

如何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呢

我們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幸福快樂不是光想就有...

要看著你的目標,不要看著你的障礙

成佛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成佛要經歷這麼久呢...

應本著怎樣的心念來為人處世

近年來,由於社會講求道德的聲音低落、價值觀念偏差,...

給每個人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

朋友去遠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給我留守。朋友是個勤...

讀誦《普賢行願品》的殊勝功德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

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埋少年魂

普勸修持第四篇:觀苦、空、無常,修淨土。就是要常常...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不要去好奇這個那...

心調好了,對生活待人影響深遠

我常強調「調心」,因為心調好了,自然語言行為就會表...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

臨終前身體四大的變化

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弘一大師《改過實驗談》

今值舊曆新年,請觀廈門全市之中,新氣象充滿,門戶貼...

從不寂寞

我從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內在原本是完美充實的。你...

給人感動也是一種佈施

有一個婦人,年輕時就歡喜打牌,幾乎到了一天不打牌,...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

佛說有十種善行能使眾生得到長壽的福報,其中五條都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