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離菩提心供養

達真堪布  2016/07/20  大字體  護眼色

不離菩提心供養

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講:「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的供養中,法供養最殊勝。「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第一,修行供養。「所謂如說修行供養」。佛不需要你供養的身體、受用、善根,佛之所以讓你做這些供養,接納這些供養,主要是拿這些來做利益眾生的事。若是你真正修行了,直截了當地就弘法利生了。因為你修行了,第一個利益的是你自己,你相續中有佛法了,這也叫弘揚佛法。什麼叫正法久住?正法要住在哪裡?正法不是住在大廟裡,也不是住在大殿裡。佛法常駐,正法久住,應該住於眾生的相續中。如果你修行了,相續中有佛法了,正法就久住了,這叫弘揚正法;你修行了,你相續中有佛法了,能息滅你內心中的煩惱,能解除你內心的痛苦,這叫利益眾生。既有弘法,又有利生。

你相續中有佛法了,這叫正法久住,弘法利生直接就有了。你修行取得了成就,通過你的相續,通過你個人的努力,可以傳播佛法,傳播智慧,還可以幫助和利益眾生,這樣又連續不斷地、恆常性地弘法利生了,所以法供養最為殊勝。如法修行本身就是一種供養,這是修行供養。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如果你修行了,有成就了,就能弘揚正法了,就可以利益眾生了。這樣你就繼承了佛的事業,圓滿了佛的願望,那是佛最高興的事了。對佛來說這是最大的孝順。你也就盡孝了,也可以說是報恩了。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攝受眾生是什麼意思?就是要接納眾生。正如《上師讚》裡所寫:無論是美是丑,無論是善是惡,無論是顛倒還是愚癡,都一樣能以慈心、悲心去接納,去度化,這叫攝受眾生。要攝受的是什麼?就是你最討厭、最煩的這個人,最不想見、最不想接觸、恨之入骨的這個人;就要攝受、接納怨敵仇人、鬼神惡魔等這些眾生。

「他對我太好了,對我有恩德」,然後就去接納,這是自私,這不叫攝受。同修道友之間也是,稍微有一點點態度不好了,就再也不去見了,再也不去接觸了,這不叫攝受。若是你想攝受眾生,想接納眾生,就應該接受鬼神惡魔、怨敵仇人,攝受你最煩、最討厭的這些人。

我們通常是對比較順心、順眼的,就想多看看,多接觸接觸;對不順眼、不順心的,就盡量躲避;對比較善良、比較慈祥的,就想多接觸、多看看;對脾氣不好、態度不好的,就躲得遠遠的,根本就不想見,不願意接觸。對比較聰明、比較有智慧的,如所謂的上師、大德,到處跑去見;若是遇到瘋子、乞丐,就躲得遠遠的。其實,這些有什麼差別啊?

對佛來說,攝受眾生是最大的供養。因為佛會把所有的眾生都視為自己身上的肉,佛會把所有的眾生都視為自己的獨子——家裡唯一的兒子、唯一的女兒。當你去接納他、度化他的時候,佛就高興了:「這個人太好了。」尤其是你去接納那些比較丑,比較惡,比較愚癡的人,佛就更高興了。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這種供養是最殊勝的。作為一個菩薩或一個修行人,應該將一切勝利和好處都獻給眾生,把一切惱害和損失都拿到自己身上。什麼是自輕他重的菩提心?就是代眾生受苦。我們現在就要學這種精神,要學習菩薩的精神,要學習佛的精神。不要害怕傷害和失敗,不要總去希求勝利和利益。

要修一個平等的心態。勝利和失敗都是一樣的,有勝利就有失敗,有失敗就有勝利。利和害也是一樣,有利益就有損害,有損害就有利益。什麼時候你修出平等心來了,什麼時候達到了那種平等的境界時,才沒有分別。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是相對法。無論是利益,還是損害,這都是相對法。有利益就肯定有損害,有勝利就肯定有失敗。所以,這還是輪迴,還是痛苦。現在我們要超越,不逃避失敗,也不希求勝利;不逃避傷害,也不希求利益。平等才是真正的「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平等心修出來了,當下就「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了。平等心是菩薩心、普賢行。有普賢行,才能進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不要認為「佛的要求太高了,上師的要求有點太過分了,一切勝利和利益都要給別人,一切損害和失敗都要拿到自己身上。這我可做不到,我只要不去傷害眾生就可以了!」不是。你只不做惡,不傷害眾生,那是小乘的境界。大乘要高出一層,不僅不傷害眾生,還要利益眾生。不僅利益眾生,還要把傷害都拿到自己身上,替眾生受苦。不傷害眾生,是小乘;在不傷害眾生的基礎上,去利益眾生,這是大乘。利益眾生,將眾生的痛苦拿到自己身上,自己的快樂給予眾生,這種精神叫普賢行,是大菩薩的行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常不輕菩薩

這位菩薩遇見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見優婆塞、優婆夷時...

佔便宜的人,實際是消耗了自己的福報

福報的獲得,根本因是佈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佈施有...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佈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

發起菩提心的兩個因緣

菩提心有本質上的差別跟作用上的差別,在本質上的差別...

用施無望報的心去佈施

佈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積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推薦】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燒不可

在好多大乘經典上,如《法華經》所說的捨身、燃身、燃...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佈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第一講) 好,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各位蓮友們,請大家...

佛陀為何要製定戒律

從聲聞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眾要確保人身不失,故...

【推薦】訴苦與抱怨反而會徒增苦惱

我說過,我不是看破紅塵來出家的,也不是因為憤世嫉俗...

夢參老和尚:地藏三經的修行法門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最初是講十惡,用十善法對治十...

讓人們能真切念佛的訣竅

阿彌陀佛哪個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極樂世界哪個不...

還款之德,還子之義

51歲的吳應德,湖南祁東縣人。1988年,吳應德帶著妻子...

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亦兩手空空的離開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

學習六大做人的準則

我徧觀歷史上那些聖賢名臣,以及近代的傑出人物,乃至...

船子和尚與夾山禪師

這幅圖描繪的是禪宗極為有名的公案,說的是唐代夾山善...

妄想創造出六道輪迴

妄想為什麼會創造出六道輪迴來呢?(這一段很重要)有...